jeweler

Menu

全球寶石鑑定研習中心

 

瀏覽 89336

+ 關注

鑑定產地證明的新挑戰

 

 

 
來自喀什米爾的藍寶原石和刻面寶石

杜雨潔   FGA, GIA G.G. ,FGG, 台灣師範大學EMBA

                 
編譯自 瑞士寶石學院SSEF Dr. Michael S. Krzemnicki 「The Origin Determination of Gemstones: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喀什米爾和馬達加斯加十分相像的包裹體

每一顆寶石能從地質環境和地理來追蹤到它的產地來源,像是喀什米爾的藍寶、緬甸的紅寶、哥倫比亞的祖母綠等,對於客戶都有不同的文化歷史情感以及喜好。產地證明對寶石一直具有相當程度的價值提升,是所有鑑定中心不斷努力和研究的課題之一。

來自各產地的原石標本

新礦床的發現如東非及馬達加斯加,和原有知名產地的寶石有著相似的內含物及外觀,讓我們無法再只憑藉著以往的鑑定觀察方式來判斷產地。從顯微放大觀察寶石內含物來找尋產地的蛛絲馬跡,到現在包括電子顯微觀察以及電子儀器化學成份分析等多種綜合交叉的檢測,面對已知產區和新發現礦床的產地鑑定,得透過不斷累積的各種精密電子資料分析比對,從電子數據的取得,才有辦法由各種內含物和晶體化學成份結構來進行最正確的產地證明比對判斷。

使用雷射來分析寶石的化學成份(Gem-LIBS)

 

從業界耳熟能詳的FTIR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到UV-VIS紫外可見光光譜儀、LIBS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EDXRF 能量分散型螢光分析系統、EPMA 電子探針、大型的ICPMS  耦合電漿質譜儀,以往運用在礦物化學分析的精密光譜儀器是現在和未來的寶石鑑定要努力的方向。

LIBS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檢測銅致色電氣石,圖表顯示硼、鈹和鋰元素的成份特徵( from M.S. Krzemnicki )
紫外可見光譜判別來自不同礦區的藍寶石(from Hänni 1994)

 

 

< 上一頁

 

留言

我要留言

 

MORE >

新上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