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檢測了一件5.26克拉透明的刻面橢圓形切磨紅寶石;寶石桌面下展現著一組形狀清晰、位置固定的六線星光圖紋。以化學分析與寶石學觀測內部特徵之後,可判斷出這件寶石是出產自喀什米爾(Kashmir)之巴塔昆地(Batakundi)礦區。
此星紋的六道光芒,方向分別與寶石內六角形生長結構的六個邊垂直(圖一)。每道光芒當中,都富有無數細微的針狀與薄膜狀物質。星紋的中央則具有一群無色和黑色的內含礦物,經拉曼光譜分析後確定是長石(feldspar)和石墨(graphite)。接近核心的位置,則是有兩件黑色、高光澤晶體,以拉曼可判別出是金紅石(rutile)。從這些晶體向外成線狀排列的細微物質,形成如彗星尾巴般的圖案。
這件巴塔昆地礦區出產紅寶石內的圖案,與一件澳洲塔斯曼尼亞(Tasmania)產的類達碧茲(trapiche-like)藍寶石相似(參考2016年G&G冬季刊p430-431)。”類達碧茲”礦物和正達碧茲(true trapiche)紅寶石相當不同(見圖二);正達碧茲紅寶的六條軸線,是從核心連到六角形圖案的六個角落,並會明顯劃分出六個晶區(crystallographic sectors)。有幾處產地如緬甸的猛速(Mong Hsu, Myanmar,參考Giuliani與Pignatelli合著文章,發表於2016年InColor雜誌31卷p45-46)能出現最受推崇的正達碧茲紅寶石,
雖說類達碧茲剛玉礦物時有耳聞,但在高品質紅寶石中發現完整外觀的案例並不常見。這件產自巴塔昆地礦區的類達碧茲紅寶石,在鮮明寶石體色與高透明度之中展現著六道星芒內含物場景,令人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