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約有一百種新發現的礦物被記述,但其中只有很少數是以寶石內含物的狀態被發現,例如美國亞利桑那州產鉻鎂鋁榴石(chrome pyrope)內發現的卡麥可石(carmichaelite),與美國俄勒岡州產拉長石中的原輝石(protoenstatite)。在2015年間,一種新的礦物-派瑞迪石perettiite-(釔Y)-被發現於矽鈹石(phenakite)晶體內,其出產地是緬甸莫谷(Mogok)東北方約100公里、孟密(Momeik)鎮附近莫羅(Molo)地區凱傑村(Khetchel Village)旁的偉晶岩礦區(參考Danisi等合著文章,發表於”European Journal of Mineralogy”,Vol.27,No.6,p793-803)。派瑞迪石是以其品種發現者,瑞士籍寶石學家、瑞士寶石研究鑑定所(GemResearch Swisslab,簡稱GRS)所長阿道夫‧派瑞迪博士(Dr. Adolf Peretti)命名。
派瑞迪石-(釔)具有非常特殊的成份,Y2Mn4Fe[Si2B8O24]。它的晶型呈黃色針狀,漸層的梯形能長到數公厘;能聚集成美麗晶簇者非常罕見(見圖一左)。該地區出產的矽鈹石,內部還可能會包覆非常稀有的錫硼酸鹽礦物-圖遜石(tusionite);此晶體聚集成群時,乍看之下會像是黃色片狀雲母。矽鈹石本身其實就是種特殊礦物,尤其是當它由雙晶共生時,能形成非常奇特的”鑽頭”結晶端(“drill bit” termination;見圖二)。可惜的是,派瑞迪石-(釔)和圖遜石內含物(圖三)都屬極度稀有,每上千顆的矽鈹石晶體才可發現幾件如此樣本,可想而知具這些特徵之切磨寶石,擁有高度珍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