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1.38克拉馬眼形車工鑽石(圖一),最近被送至卡爾斯巴德鑑定所申請彩鑽分級服務。初步觀察可注意到其桌面上具有很大的裂縫和窟窿。以寶石顯微鏡仔細檢測後,可發現此鑽石曾經斷裂成兩半,並被用未知的黏著劑修復。最明顯的線索是,一個從冠部延伸至底部、不算小的間隙。而且,刻面上隙縫裂痕的兩端,有輕微至中度的位置偏移(見圖二);拋磨流程並不會造成此現象。最後,以不同角度觀察能看到被困於裂縫當中的氣泡。這些線索證明了這件鑽石曾完全斷裂,是被修復黏合為一體的。被分裂的底部刻面,具有看似可接合的拋光紋路,表示鑽石有可能是在斷裂之前,即曾進入部分拋光的切磨階段。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特徵能指出破壞發生的時間點。
曾有文獻記錄著鑽石/鑽石黏合而成的雙層石(Barrie與Biermans合著文章,2014年透過HRD於安特威普發表;網址:www.hrdantwerp.com/…/a-different-type-of-deception-diamond-…),但GIA尚未遭遇過經斷裂修復之鑽石的經驗。本案例鑽石中的裂縫並非呈直線狀,又顯得非常的不規則,故可推論它不是由兩件較小鑽石組合的結果,而是斷裂修復品。因此,這件鑽石並不適用於開立鑽石分級報告書。4C資料無法用來正確描述此組合成品(比方說,秤出的克拉重量勢必包含了黏合劑,而非單純兩件斷裂鑽石的總重)。用如此方法修復鑽石的抉擇,並不常見。但透過細心的檢測,還是能發現它是修復後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