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彭西利"類型FTIR光譜特徵的天然黃寶石】 【"Punsiri"-type FTIR Spectral Features in Natural Yellow Sapphires】
- 產業動態 / 珠寶產業動態訊息
- 瀏覽次數:771
- 更新時間:2022/3/9
標準寶石測試結果指出,澳洲產黃寶石樣本之折光率約為1.774-1.765,折光率差(birefringence)則是0.009;泰國產樣本折光率則為1.773-1.764,折光率差一樣是0.009。所有樣本在紫外線長波與短波照射下皆無螢光反應。
大多數的澳洲產樣本呈純黃色,泰國黃寶石樣本則多帶有綠色調。
用FTIR檢測時,我們將目標縮限在寶石具有純黃色的區域。許多的樣本(澳洲樣本的45%及泰國樣本的38%)都被測出具有彭西利光譜特徵,即是在2000-3300cm-1間的位置出現多個吸收帶,並有2025/2137/2258/2413/2463/2627/2990/3032,和3220cm-1等吸收峰(詳見附圖)。這些特性因為只在彭西利法熱處理藍色藍寶石的光譜圖中出現,一直以來廣被認為是加熱處理的證據(可參考DuToit等合著文章,2016年6月份發表於"GIA Research News")。以弗諾伊法合成(Verneuil;譯者註:也就是火焰合成法)的剛玉,過程中有氫元素進入摻雜鎂的氧化鋁時,氧化離子與氫元素結合產生的延伸震盪,會引發上述的FTIR特徵。這些樣本都是直接從礦區取得之天然無燒黃寶石,所以從它們的FTIR光譜圖中,竟然能紀錄下彭西利類型特徵,非常令人玩味。
用電漿質譜儀(LA-ICP-MS)可測出鎂、鈦、釩、鎵,以及非常高含量的鐵(平均約3000ppma)。
其中鎂含量(約23ppma)高於鈦含量(約16ppma),解釋了樣本當中沒有藍色的原因。測試結果中沒有發現鈹,所以無須考量鈹擴散處理的可能;這點不算意外,畢竟它們是自礦區實地採集而來。
看來,氫元素進入剛玉即可能導致FTIR光譜中出現彭西利類型加熱處理特徵。
相同的特徵亦會出現在天然玄武岩類無燒澳洲與泰國產黃寶石當中。有鑑於此,在使用FTIR辨別剛玉是否有經加熱處理時,必須更加謹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文原文網址:http://www.gia.edu/…/fall-2016-gemnews-punsiri-type-FTIR-sp…
本文作者 Supharart Sangsawong 是名研究科學家、Victoria Raynaud 是實習分析師、Vincent Pardieu 是實地寶石學部門的高級經理、Sasithorn Engniwat 是寶石庫存管理員;四人皆任職於 GIA 泰國曼谷鑑定所。
圖片截取自原文網址,由 Nuttapol Kitdee 攝影提供。
Gems & Gemology是GIA出版的專業寶石季刊,可於官網www.gia.edu免費線上閱覽。
翻譯:陳逸駿(GIA GG),首發於GIA美國寶石研究院臺灣校友會會員資訊分享服務電郵與臉書社團<www.facebook.com/groups/gia.aatc>。
本文為摘要翻譯,並非原文逐字解說;翻譯內容若有錯誤,歡迎同好先進留言指正。
若欲轉載文章,請務必標明出處與原文網址,感謝!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取材引用網路。好文章值得分享,喜歡這篇文章嗎 ? 給鼓勵按個讚吧 !
留言
NEW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