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火焰拓帕石雕件】 【Imperial Flame Topaz Sculpture】
- 產業動態 / 珠寶產業動態訊息
- 瀏覽次數:613
- 更新時間:2022/3/9
在2016年的土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寶石之一
包括一件332.24克拉的隨形帝王拓帕石,由寶石切磨家亞歷山大‧克萊斯(來自德國下韋雷斯巴赫Niederworresbach鎮的Sonja Kreis Unique Jewelry公司)在GJX(美國土桑展之眾展之一)中的攤位展示。像這件具有紅色的拓帕石,或是帶有粉紅色或橘黃色調的品種,在寶石界極受尊崇。它原始晶體產地據了解是約20年前在巴西的歐魯普雷圖Ouro Preto地區拓帕石礦場中被挖掘出,並被克萊斯家族命名為"帝王火焰Imperial Flame"。此礦區位於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境內,自1768年起便有記載能出產拓帕石(可參考1983年G&G春季刊,P.C.Keller著文章"The Capão topaz deposit, Ouro Preto, Minas Gerais, Brazil,"p12-20)。
雖然歐魯普雷圖礦區的開採活動在1990中期頗為熱絡(可參考1996年G&G冬季刊,D.A.Sauer等合著文章"An update on Imperial topaz from the Capão mine, Minas Gerais, Brazil,"p232-241),克萊斯家族表示該地目前已沒有大規模的挖礦作業了。透過某位收藏家透漏而在得知當地有件高達615克拉重、顏色與淨度皆優的原礦之後,克萊斯家族便親自前往造訪。根據他們在該地的聯絡人所述,這件原礦晶體是在至少二十年前出土。克萊斯家族花了約四個月的時間仔細研究觀察後,才在2015年12月正式購買,並目標將它切磨成已知最大、品質最佳的帝王拓帕石。
由於此類寶石具有完全的解理方向,切磨師必須避免從與解理面垂直的方向研磨,同時也要顧慮晶體中內含物可能造成寶石於磨輪盤上破裂的風險。
根據Sauer等合著的文章(1996),晶形完整、淨度高的原礦,每五克拉能切磨出二克拉的寶石成品,換算約能保留40%的重量。為了完美執行他對這件帝王拓帕石的切磨構想,克萊斯將多件較小顆的帝王拓帕石當實驗品測試,並且前後花了快一個月、共用了將近八個工作天才完工。切磨過程由鋸除內含物過多的部位開始,並將基本形狀研磨成型,接著透過刻面與雕磨,製造出高反射光的弧形表面。完成的作品尺寸為89.53x20.56x19.15mm,332.24克拉意味著高達54%的重量保留比率。這件寶石是為吸引行家或高級珠寶收藏家而製作,可接受出價販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文原文網址:http://www.gia.edu/…/spring-2016-gemnews-imperial-flame-top…
本文作者 Duncan Pay 是 G&G 季刊的總編輯。。
圖片截取自原文網址,由 Sonja Kreis Unique Jewelry 公司提供。
Gems & Gemology 是 GIA 出版的專業寶石科學季刊,可於官網www.gia.edu免費線上閱覽。
翻譯:陳逸駿(GIA GG),首發於GIA美國寶石研究院臺灣校友會會員資訊分享服務電郵與臉書社團<www.facebook.com/groups/gia.aatc>。本文為摘要翻譯,並非原文逐字解說;翻譯內容若有錯誤,歡迎同好先進留言指正。若欲轉載文章,請務必標明出處與原文網址,感謝!
留言
NEW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