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谷獵尋"絕地武士"尖晶石】 【Hunting for "Jedi" Spinels in Mogok】
- 產業動態 / 珠寶產業動態訊息
- 瀏覽次數:929
- 更新時間:2022/3/9
紅色尖晶石的產源
歷史記載,紅色尖晶石大多數產自四個偏僻的地點
可參考作者於2008年之發表)。依時間順序排列如下:
1. 巴達赫尚(Badakhshan):此地位於阿富汗與塔吉克之間,在聞名古今的絲路上,自第十世紀起便是尖晶石的來源。當地人表示,邊界兩側都有礦區,但最出名的產地,位於塔吉克境內的庫伊萊村(Kul-i-Lai)附近(可參考Bowersox與Chamberlin於1995年發表文章、Bowersox於2005年發表文章、Hughes等多人合著的2006年文章、作者的2006年文章)。
2. 緬甸:莫谷山谷地區和南米亞地區都能發現尖晶石(可參考Iyer的1953年著作、Gubelin在1965年發表之文章、Keller於1983年發表之文章、Kane與Kammerling合著之1992年發表文章、Themelis於2000與2008年自行出版之著作、Schussel於2002年發表的著作)。
3. 越南:1998年在北越的陸安縣(Luc Yen)被發現能出產紅寶石,以及共生的紅色與藍色尖晶石(可參考Long等多人合著之2013年發表文章)。
4. 坦桑尼亞:在1980年代末,坦桑尼亞的莫羅果羅省(Morogoro)內烏魯古魯山區(Uluguru Mountains)中、馬亨蓋(Mahenge)地區附近被發現有出產紅色尖晶石。這個礦區在2007年夏天因為幾顆極大(有件重達54公斤)的尖晶石晶體被發現,馬亨蓋地區從此聲名大噪(可參考Keller於1992年的著作、作者於2007年發表之文章、Weinberg於2007年發表的文章、Hughes於2011年發表的文章)。
過去十二年來,我蒐集到從上述尖晶石礦區出產的樣本,也收藏了來自巴基斯坦、肯亞、斯里蘭卡、與馬達加斯加的晶體,但它們的顏色濃度與亮度,都比不上最近產自南米亞的"絕地"尖晶石。2011年間,常常拜訪緬甸的寶石商人陸皮耶爾‧布里歐(Lou-Pierre Bryl)先生,對我重述了莫谷有新礦能出產如南米亞般明亮尖晶石的傳聞。因為當時莫谷仍未對外開放,我們無法前往查證。
圖七:經典的莫谷產尖晶石原礦與刻面寶石。中央的刻面寶石,重量超過5克拉,是愛德華‧古柏林博士於1940年代購得。背景的寶石晶體則是來自作者的個人收藏。圖片由Vincent Pardieu攝影/Gubelin Gem Lab提供。
2013年6月時,莫谷終於再次開放。
我因故無法前去,於是我拜託即將前往的陸皮耶爾幫忙詢問礦區資訊。至2013年8月止在三次拜訪莫谷後,陸皮耶爾證實了曼新(Man Sin)的確有個新的尖晶石礦源,地點約在距離埤陽基(Pyan Gyi)和沛恩碧(Pein Pyit)一公里遠之處;這兩地曾在2000年代初產出具有神奇圖案如"大衛之星Star of David"的尖晶石晶體而聞名(見附圖八)。後來我們決定一起在2013年9月探訪莫谷,並將進入曼新實地考察列為行程的主要目標。
圖八:這件美麗的"大衛之星Star of David"尖晶石晶體據說產自莫谷東方的埤陽基(Pyan Gyi)和沛恩碧(Pein Pyit)地區。該地區於2000-2005年間因出產如此特殊圖紋晶體而聞名。此標本的狀態是百分百完全天然形成:無處理、無切磨或拋光等加工過程。圖片由Vincent Pardieu攝影/GIA提供。
一次成功的實地考察,需要有好的交通工具、適用的通行證、還有可靠的在地聯絡人。
很快的,我們找到了仰光阿南達旅行社(Ananda Tours)的強伊弗斯‧布朗夏(Jean-Yves Branchard)先生,協助為我們處理通行證與交通事宜。我們也約了喬登(Jordan)先生同行-他是曾經與我在緬甸擔任尖晶石買家時,同時擔任司機/助理/翻譯的夥伴。
莫谷簡介
對寶石學家與寶石收藏家來說,莫谷是人生中至少要去過一次的聖地。採礦極可能在一千年前就開始了;莫谷所產出過的紅寶石、藍寶石、尖晶石、與橄欖石,論質論量沒有其他的地區能比的上(可參考Themelis的2000年著作、Schussel在2002年著作)。
圖十:一位撣族婦女在莫谷寶石市場裡,研究手中的一批尖晶石晶體。圖片由Vincent Pardieu攝影/GIA提供。
莫谷也是最終極的紅寶大地。
想像一下延綿的嫩綠山谷,與被叢林覆蓋的山群,許多麗緻的佛寺尖塔點綴著山峰。莫谷與賈賓(Kyatpyin)雙城與週邊村落地帶,至今仍滿是木造房屋,散發著寧靜、浪漫的氣息。
圖十一:午後的磐山(Pan Shan)寶石市場。那裏每天都有上百人聚集,交易寶石。圖片由Vincent Pardieu攝影/GIA提供。
遠離著現代文明產物如手機、飛機、汽車、空調辦公室
莫谷人每天都會現身於當地的繽紛寶石與果菜市場。訪客除了見識到多采多姿的寶石,在莫谷還能看到豐富且多元的人文結構-撣族人、緬甸人、尼泊爾人、栗僳族人(Lissu)在那裏都是重要的寶石人。
圖九:莫谷的城鎮景色,明顯可看到左側的Chan Thar Gyi佛寺。鎮中央的湖,是英國殖民時代人們挖掘寶石礦後遺留而成。圖片由Vincent Pardieu攝影/GIA提供。
酷炫又可口
許多年來,我總認為緬甸是世外桃源,因為當我身處於其中,會感覺時間似乎不再重要了。即便時代腳步逐漸的踏入緬甸,訪客只要在莫谷待上幾日,仍彷彿會有進入不同時空般的體會。在莫谷時,我總會想起約瑟‧卡賽爾1955年小說"La vallee des rubis(紅寶之谷)"當中的角色朱利斯(Julius);故事中朱利斯每次造訪有趣的地方或是看到美麗的寶石,都會脫口說出"fraicheur et delices(酷炫又可口)"。年少時讀到這部小說,激起我對緬甸和寶石的嚮往。每次當我走過如莫谷那樣的地方,或是遇見真正美麗的事物,那句話馬上會在我心中浮現,完美陳述著當下的特殊感受。
抵達莫谷
我和陸皮埃爾在2013年9月13日早晨搭機,從曼谷飛到曼德勒(Mandaley)。兌換好緬甸貨幣(kyat)後,我們選擇走較新的道路,沿著撣邦西部經過眉苗(May Mio;也被稱作"彬伍倫Pyin Oo Lwin"),前往莫谷。我們在第二天的中午到達目的地。快速的用過在地午餐後,我們便去磐山(Pan Shan)寶石市場與一位名叫尤哥詹姆士(U Ko James)的尖晶石商人見面。我於2003年時第一次見到詹姆士;當時他的事業正在起飛,現在已是重要人物,在莫谷享有"尖晶石之王Spinel King"的稱號。莫谷的步調總是緩慢的,但那天一切都發生的很快;與詹姆士見面的幾分鐘後便有人帶來兩小包寶石給我們看。真是酷炫又可口呀!我手上的三件尖晶石晶體令人驚豔(附圖十三),它們的顏色又深又純,鮮豔度極高,沒有黑暗面-是真正的"絕地"尖晶石。此外還有個發現-它們與我在南米亞次生礦區看過的滾圓狀晶體不同;這些自形晶體具有非常透明的面,還有結合高品質之晶形、顏色、透明度的完美組合。原諒我的用詞-但它們美到像是人工合成尖晶石。看著這些寶石,我想起偉大的法國商人/探險家強巴提斯‧塔弗尼耶(Jean-Baptiste Tavernier)曾用"好水fine water"來形容具有極佳透明度與晶形的寶石。用"好水"來形容我眼前的尖晶石,真是名副其實。
9月21日那天,我們一開始先到"電影寶石早市Cinema morning gem market"逛逛。這個市場多半滿是較低品質的石頭,但在那裏能看出那些礦點正在被開採。
圖十二:陸皮耶爾‧布里歐(Lou-Pierre Bryl)先生秀出我們這趟旅程的目的-來自曼新的"絕地"尖晶石。圖片由Vincent Pardieu攝影/GIA提供
接著,我們前往詹姆士的住所拜訪,討論著莫谷的一切,並看看他不願意帶去市場亮相的私人寶石珍藏。詹姆士指出,在2000-2005年間,莫谷地區最熱絡的尖晶石礦區,是在埤陽基(Pyan Gyi)和沛恩碧(Pein Pyit)附近。那段時間內,市場上霓虹般明亮的礦料,主要來自克欽邦的南米亞地區。但詹姆士確認,莫谷偶爾也會出產,最優質晶體的來源可能是沙康宜(Sakangyi)地區,其次為雙磐(Shuant Pan)地區。在2006年間,開始有些明亮、強螢光反應的霓虹尖晶石出現在曼新,出產數量約在2009年達到最高峰。之後則只有零星產量。整體來說,來自曼新的寶石較偏熱粉紅色,比南米亞品種之顏色顯得更紅。
圖十三:細看我們在莫谷寶石市場遇到的三顆美麗尖晶石晶體。圖片由Vincent Pardieu攝影/GIA提供。
詹姆士說,他看過最大的曼新產寶石尖晶石,是一顆35克拉的美麗原石,雖然它的淨度不高。高檔次的大顆礦料,直到現在仍然是極度的稀有。從2006年以來,詹姆士看過大於20克拉的"絕地"高品質原石,不超過十件:大於10克拉者則是不超過100件。大多出土的晶體都不到一克拉。他也補充說,少有十克拉以上的刻面珍藏品是來自曼新。我們很幸運的,當時也欣賞到兩件美好的刻面尖晶石(附圖十五)。一件重量超過8克拉些許(可能來自曼新,但詹姆士無法確定),另一件7克拉寶石則是稍微偏粉紅色調,他確定是發現於曼新。或許被莫谷的魅力影響,但眼前的兩件寶石,是我所見過最美麗的尖晶石。
圖十四:進行實地考察時的三點須知:知地、知人、知寶石。尤哥詹姆士(U Ko James)在當地有"尖晶石之王"稱號,為我們展示不少相當漂亮的莫谷產明亮紅尖晶石。圖片由Vincent Pardieu攝影/GIA提供。
雖然南米亞產的尖晶石曾具有最高的身價行情,詹姆士告訴我們說,目前是曼新的寶石,能在緬甸市場招到最高的售價。這個狀況無關名聲-畢竟曼新的知名度仍然不及南米亞;而是因為曼新的高品質晶體色調較紅、晶體通常較大,鮮豔度與明亮度亦都有相同的水準。
在那個富有教育意義的美好早晨中,我們從詹姆士手中買了幾件有趣的曼新與南米亞尖晶石樣本。之後,我們便前往曼新。
(待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網址:https://www.gia.edu/…/spring-2014-pardieu-jedi-spinels-in-m…
本文作者 Vincent Pardieu 是實地寶石學部門的高級經理,任職於 GIA 曼谷鑑定所。
圖片擷取自原文網址,由 Vincent Pardieu 攝影。
Gems & Gemology是GIA出版的專業寶石科學季刊,可於官網www.gia.edu免費線上閱覽。
翻譯:陳逸駿(GIA GG),首發於GIA美國寶石研究院臺灣校友會臉書社團。
本文為摘要翻譯,並非原文逐字解說;翻譯內容若有錯誤,歡迎同好先進留言指正。
若欲轉載文章,請務必標明出處與原文網址,感謝!
留言
NEW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