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數據
本周人氣:0
累積人氣:2
留言次數:0
回覆次數:0
評價次數:0
今日瀏覽:25
瀏覽次數:30915
起始日期:2021年3月
商店型態:珠寶產業社團法人
文章分類
最新訊息
-
具特殊造假綠色”輻射斑”鍍膜的鑽石原礦晶體
2021/3/5
乾貨知識
-
天然、經優化處理、合成蛋白石及其仿品的內含物
2021/3/5
乾貨知識
-
周大福和GIA合作擴展區塊鏈方案
2021/3/5
乾貨知識
-
尖晶石中的青金石
2021/3/5
乾貨知識
-
藍寶石中的硼鎂鋁石內含物
2021/3/5
乾貨知識
兩件天然馬螺珍珠
- 乾貨知識
- 瀏覽次數:538
- 更新時間:2021/3/5 下午 02:24:13

GIA香港鑑定所最近檢測到兩件具強烈紅橘色無核珍珠,重量分別為126.20與4.89克拉、尺寸則是40.80×23.70×20.96mm和10.53×8.55×7.68mm。這些珍珠的送件客戶也提供了據稱其產出的母貝標本(圖一)。客戶表示,他是在墨西哥坎昆市(Cancun, Mexico)附近的穆赫雷斯島(Isla Mujeres)上,從當地漁民的漁獲當中取得。母貝尺寸大約是47x24x24公分,外觀呈粉橘色,並帶有橘棕色的外殼膜(periostracum)。根據其尺寸、外觀形狀、粉橘色顏色、以及細緻長條的火焰圖紋,我們可鑑別出它是屬於Triplofusus物種,很可能是學名Triplofusus papillosus或Triplofusus giganteus的海螺,有時也被稱作天王赤旋螺(Pleuroploca gigantea;參考E.Stack於2006年由德國Ruhle-Diebener-Verlag出版的著作”Pealrs”、1994年G&G秋季刊p195)。上述名稱都曾被用來形容所謂的佛羅里達馬螺(Florida horse conch),而各方人士對其正確名稱的意見不盡相同(參考Berschauer於2017年Festivus Vol.49.內發表文章p110-116)。Triplofusus物種海螺是屬於細帶螺科(Fasciolariidae);此科別所涵蓋的腹足綱(gastropods)海洋生物族群,範圍非常多元而廣泛。平行排列的圖紋,也會出現在細帶螺科別中的另一物種-角赤旋螺(Pleuroploca trapezium)所產的特殊馬螺珍珠(參考Bari與Lam於2009年由米蘭Skira Editore出版之合著文獻”Pearls”,p70-73)。

本案例中較大的珍珠展現著不均勻的色彩分佈,從色調明亮區域漸漸轉化成濃豔的紅橘色。較小樣本的外觀則顯得同質(homogeneous)。小顆珍珠上的火焰結構由短而尖的圖紋組成,而大顆樣本的紋路則是又細又長(見圖二)。即時X光顯微放射攝影(real-time X-ray microradiography)可發現,較小珍珠近中央位置出現無圖紋的區域(void-like feature);較大件樣本之較窄端亦有相同特徵。這樣的畫面,對可產珍珠之瓷質外觀貝類來說,不算少見。GIA就曾在硨磲(Tridacna/Hippopus)、女王鳳凰螺(Strombus gigas)珍珠、唐冠螺(Cassis)珍珠、還有美樂(Melo)珍珠記錄過同樣的特徵。雖然案例中兩件樣本與產自女王鳳凰螺之孔克珠(conch pearl)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們的紅橘色彩和內部結構顯然更接近馬螺珍珠。以拉曼光譜用514nm激光刺激分析,能測出702、706、1086cm-1等霰石(aragonite)峰線,還有1130與1520cm-1位置、導致強烈紅橘色調之天然多聚乙炔混合物色素(natural polyenic pigments)的特徵峰線。天然成色的推論,更能用發光致光(PL)光譜以相同激光方式分析出的數個多聚乙炔相關峰線,得到驗證(圖三)。
雖然GIA時常接觸到各種不同貝類出產的珍珠,但碰到馬螺珍珠的機會相當稀少。能檢測這件高達126.20克拉重的珍珠,及它較小的夥伴和據稱出產的母貝,是個非常有成就感的經驗。
-
英文原文網址:HTTPS://WWW.GIA.EDU/…/SUMMER-2018-LABNOTES-TWO-NATURAL-HORS…
-
本文作者 BONA HIU YAN CHOW 是名寶石研究員,任職於GIA香港鑑定所。
-
圖片截取自原文網址。
-
GEMS & GEMOLOGY是GIA出版的專業寶石科學季刊,可於官網WWW.GIA.EDU免費線上閱覽。
-
翻譯:陳逸駿(GIA GG),首發於GIA美國寶石研究院臺灣校友會會員資訊分享服務電郵與臉書社團<WWW.FACEBOOK.COM/GROUPS/GIA.AATC>。本文為摘要翻譯,並非原文逐字解說;翻譯內容若有錯誤,歡迎同好先進留言指正。若欲轉載文章,請務必標明出處與原文網址,感謝!
留言